紓緩抗不適 類風濕性關節炎之治療與監察

解構類風濕

發布時間: 2020/10/29 00:00

最後更新: 2020/11/13 19:45

分享:

分享:

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本港常見的風濕科病症之一,炎症反應可影響全身不同的關節以至其他器官,除了令患者感到疼痛,活動能力亦可能受到限制,影響整體健康和生活質素。那麼在治療方面,醫生通常會採用甚麼方案?又如何監察病人的病情進展?不同程度的類風濕性關節炎,治療上有何不同?種種疑問,由風濕科專科陶志雄醫生為大家解答吧﹗

疑問1: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何要及早治療?

陶志雄醫生指,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主要有三個目的,「第一,紓緩病人的病徵,特別是關節痛;第二,保存病人的關節功能;第三,改善病人的生活質素。」他強調,及早治療很重要,而一旦診斷出類風濕性關節炎,醫生會與病人商量,盡快處方專科藥物以改善病情。

疑問2:醫生會以甚麼特別策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?

要成功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,除了及早治療外,另一個重要策略是Treat to Target,「意思是病情緩解,即是無論在臨床或驗血上,都看不見病情活躍的情況。如果病人達不到這目標,醫生就會與病人商議加強藥物的力度,希望更快達到治療的目標。」

疑問3:如何監察病人的病情進展?

監察主要分為幾部份,陶志雄醫生指,首先要監察病情的活躍性,另外要監察病人對於醫生處方的藥物有可能出現的副作用,還要監察病人關節上的損壞,以及病人的關節功能或生活質素。

疑問4:不同程度的類風濕性關節炎,治療上有何不同?

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可以分為早期與非早期,在治療策略方面均是以緩解為目標。不過,陶志雄醫生強調,早期的病人關節損壞比較少,而非早期的病人由於關節以至其他的器官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損壞,所以「低活躍性」是治療目標,「當然,對於這類型的病人來說,如果可以達到緩解,效果便是最好的。」

疑問5:有哪些表徵顯示病情改善?

當病情得到控制及改善時,病人會留意到自己關節痛、腫的次數大幅下降。而在生活上,以往他們可能因為關節活躍的情況,無法完成某些事情,但隨着病情改善,他們慢慢可以做到。

疑問6:除了病人身體上的病徵外,還有其他因素影響生活質素?

「除了在關節或其他器官上的病徵外,另一個影響生活質素的原因是疲倦,他們可能因為病情而感到緊張、憂鬱,從而影響到睡眠質素。」陶志雄醫生提醒病人,一定要對醫生坦白,如果感到憂鬱或緊張而令睡眠質素不佳,可以徵詢醫生意見,醫生或會轉介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作出適當的評估和輔導,有需要的病人更可以以藥物治療。

(特約)